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图说梅州高质量发展丨衣食住行蜕变见证美好生活
2023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5年。45年间,改革高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开放九游伟大成就,从综合国力到社会面貌,周年展丨住行从文化建设到日常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图说蜕变变化。百姓的梅州美好衣着从“千篇一律”走向“个性百变”,饮食从“解决温饱”走向“绿色健康”,衣食住房从“蜗居”走向“广厦”,见证出行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些变化,生活见证梅州人民的庆祝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梅江两岸众多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改革高质(林翔 摄)
衣
从“千篇一律”走向“个性百变”
“新三年,旧三年,周年展丨住行缝缝补补又三年。图说蜕变”改革开放前,梅州美好绿、蓝、黑、九游灰等颜色占据了衣柜绝对的“统治地位”,衣服款式单一,多为带有工农兵特色为主的统一服饰,质地也比较粗糙。“那时候有一种‘布票’,可以凭票购买布匹裁剪衣服,每人每年能领到三尺多布,做一条裤子还不够。”1969年出生的梅州市民古志平回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买布料自制服装仍是主流,但彼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尚潮流文化开始兴起,从“的确良”衬衫、碎花裙到“嘻哈风”喇叭裤、迷你短裙,大家开始追求衣着的舒适化和个性化,“一季多衣”也逐渐取代“一衣多季”。
时尚潮流服饰备受年轻人青睐。(林翔 摄)
如今,服饰不仅是个性魅力的体现,且能满足更加多样化的功能诉求。比如炎炎夏季,骑车出行的市民往往穿着轻薄透气的防晒衣来抵抗高温天气;日常选择服装时,大家也更多关注“绿色环保”和“保健舒适”。年轻群体追求时尚的同时,也越来越多推崇在服饰中融入中国元素,新国潮、汉服改良、民族风……焕发出不一样的时代风采。
食
从“解决温饱”走向“绿色健康”
粮票、油票、肉票、糖票……过去我国食物匮乏、物资紧缺,吃什么都要凭票购买。“小时候家里养的鸡鸭和猪,都要拿来卖钱,如果能吃上一颗鸡蛋就算改善伙食了。一年到头,只有家里来客人或者过年,才能吃肉享受一顿。”古志平表示。
而如今,一日三餐早已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食材不再单一,食物获取也更加便捷。各类中西餐厅、快餐店遍布梅城大街小巷,生鲜超市里国产进口的食材琳琅满目,市民可以轻松地吃到新鲜的蔬果、海鲜、肉类等。线上小程序下单、叫外卖,线下餐饮店自助扫码点餐,则让食物获取越来越智能便捷。
传统美食推陈出新,让市民有更多选择。(林翔 摄)
满足口腹之欲后,大家开始追求健康养生餐饮,以前推崇食不厌精,如今粗茶淡饭、农家菜成为新“食”尚。饮食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轻食”追求低脂营养,喝咖啡应对快节奏生活……相应主题餐饮店在梅城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市民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绿色生态农产品自选超市、牛肉直销店……产销一体产业的兴旺,折射出大家对食品品质和卫生健康更高的要求。
住
从“蜗居局促”走向“住宅广厦”
一条长长的走廊上连着许多个单间,十几平方米房间住着一家几口,每层楼有公共水房和厕所。家家户户都在走廊搭个简易灶台,炒菜做饭时满楼道飘香……这是不少梅城人对于20世纪70年代居住环境的记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梅城的房屋主要以低矮平房为主,楼高达到十几层的房屋建筑寥寥无几。”梅城江北东门塘百年老字号青春照相馆老板梁才昌向记者展示40多年来他用相机记录梅城的变迁,随着五洲城、百花洲、华侨城、新县城、芹洋半岛等地被陆续开发,人们的住房选择变得更多,高档住宅区、复式楼、别墅、公寓等多种类型的房子如雨后春笋般林立,房内配套有自来水、天然气、通信网络……人们不再满足简单的基本需求,更强调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房屋的个性化设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家用电器走进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电视、冰箱、洗衣机这类大家电,到现在厨电、小家电、生活电器。它们的功能不再单一,变得越来越智能,甚至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全家的电器,这些都是人们生活越来越美好的缩影。
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让梅州与周边城市的交流更为便捷。(林翔 摄)
行
从“单一出行”走向“多元时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出行的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步行、自行车,能够骑着一辆自行车出行是一件很“拉风”的事,那个时候的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汽车。
“1978年,我开始在梅城老街销售自行车,当时普通人要用半年的工资才能买一辆自行车,并且有票证才能买,自行车属于家庭贵重资产。”梅州市陈氏车行负责人陈家康笑着说道,随着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加强,自行车已从单一的代步功能转变为时尚、休闲、健身的新定位,依然受到市民的追捧。
人均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林翔 摄)
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交通工具如新能源公交车、私家车、摩托车、网约车、共享自行车等遍布大街小巷,市民出行变得更加舒适、便捷。飞机、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高速、国省道干线、农村公路四通八达,扩大了梅州人民的生活半径,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周末或节假日,各种自驾游、国内游已蔚然成风。
梅州日报记者:陈坚平 朱绮辉 林德培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 ·动态海报:少年徒步百里祭英烈 留下这些感人瞬间
- ·第23届广东种博会粤北(翁源)分会场行动将于10月14日开幕
- ·江门市贺喜2024年“中国农人歉收节”主会场行动在五邑华侨广场举行
- ·新会陈皮又㕛叒上央视!教你秋天养出好脾胃
- ·一脉珠水述情长:黔南大地上的工具部相助“广州典型”
- ·“足”梦疆来!2024年粤喀“石榴籽杯”青少年足球聘用赛启动
- ·魅力梅州丨这个周末,一起来客家博物馆打卡吧!
- ·冬季怕冷人群如何养生保健?哪些人适合服用膏方?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 ·动态海报:少年徒步百里祭英烈 留下这些感人瞬间
- ·赏心、入耳!“群星舞台巨匠乐”客家筝演奏会在梅州市横蛮馆举行
- ·广东援疆教师姚春霞:心系天山育桃李 志存高远援腹地当地
- ·长沙南站一女子过安检用手机砸伤工作人员脸部!车站称已和解
- ·“西北西北中,发达到广东”——圣一农业走进广州五粒星科技食物
- ·揪心!意甲佛罗伦萨队员博韦在比赛中休克,比赛已被中止
- ·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反馈问题的整改提升
- ·罗德里格复出献助攻 梅州客家战平沧州雄狮